10月29日,我们迎来了第20个"世界卒中日"。今年活动的主题聚焦于"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",旨在提升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的认知水平。
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。除了广为人知的"三高"(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和心脏病外,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、长期吸烟、过量饮酒、肥胖以及体力活动不足等,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诱因。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,逐步损害血管健康,最终显著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。
预防脑卒中的根本在于建立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具体包括:保持均衡膳食结构,彻底戒烟并严格限制饮酒,进行规律适量的体育锻炼,以及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平衡。通过实施这些综合性的生活干预措施,能够有效控制危险因素,筑牢脑血管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
把握脑卒中急救的"黄金时间"是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关键,而迅速识别早期症状则是争取抢救时间的第一步。国际通用的快速识别判断脑卒中方法,可归纳为"FAST"口诀:前3个字母分别代表一个早期症状,最后1个字母则提醒我们采取行动。

一旦发现卒中症状,务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:
"F"(Face)指面部:观察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,口角是否歪斜;
"A"(Arms)指手臂:检查手臂是否突然出现无力感或麻木感,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;
"S"(Speech)指语言:注意说话是否含混不清,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;
"T"(Time)指时间: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,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,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