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医生团队 > 健康知识 >
点击在线资讯

【世界镇痛日】疼痛常见误区

时间:2025-10-20

  世界镇痛日(Global Day Against Pain)由国际疼痛学会(IASP)于2004年设立,旨在提高全球对疼痛管理的重视,推动疼痛作为“第五大生命体征”的普及认知。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被定为世界镇痛日,随后一周为“中国镇痛周”。2025年世界镇痛日为10月20日,主题为关注中低收入地区的疼痛管理、研究与教育,核心口号是 “免除疼痛是人民的基本权利,是医师的神圣职责”。

  误区一:疼痛能忍就忍

  疼痛是第5大生命体征,身体出现疼痛与出现发热、心悸、咳嗽一样,是身体出现疾病的表现,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处理,否则可能小病拖成大病,造成严重后果。比如胸痛,有可能是胸椎管内肿瘤;颈肩痛,有可能是心肌梗死。

  误区二:出现疼痛后,检查各项指标正常,就认为没事了。

  检查指标正常,只能从某些角度去看,身体的某些方面是好的,但不等于整个身体没疾病,要不然咋会痛呢。有些痛病怎么查各项指标都正常,比如三叉神经痛,大部份头颅CT或MRI都是正常的,查血液指标也没特别的异常发现;再如不少腰腿痛患者腰部CT或MRI既无椎间盘突出又无骨质增生,但就是痛;还有常见的胸腹痛患者,胸腹部CT或彩超检查都正常,但还是疼痛剧烈。

  误区三:某些病好了就不会痛

  有些病看似治疗好了,但只是疾病处于某个阶段,或者只治好了引起疼痛的部分病,并没有痊愈。比如带状疱疹,疱疹结痂愈合了,但仍疼痛,就是神经没完全修复好,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;再如椎间盘突出症,突出的椎间盘经过手术切除了,但部分患者仍有腰腿痛,就是手术只治疗了突出的椎间盘,引起腰腿痛的软组织或肌肉筋膜疾病未完全治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