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翅虫,属昆虫纲目,体液具有腐蚀性,体长一般不超过1cm,鞘翅很短,腹部全裸,仿佛没有翅膀,故名为“隐翅虫”,喜欢生活在潮湿环境中,多见于夏秋季节,雨后闷热天气尤多,喜欢昼伏夜出,具有趋光性,夜晚常被灯光吸引飞入室内绕光飞行。隐翅虫本身不咬人,但其体内含有强烈的酸性毒液(pH值1-2),当虫体被拍打或压碎时,体内会释放出强酸性毒液。
温馨提醒: 近期是隐翅虫高发期。室内出现隐翅虫,可以用胶带粘住或者纸巾捉住扔掉,禁止用手拍打、揉搓停留在皮肤上的隐翅虫,注意不要接触毒液!
一、被隐翅虫叮咬后症状
皮肤会出现条状、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;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丘疹、水疱或脓疱,可发生糜烂、结痂及表皮坏死,有瘙痒、灼痛和灼热感。
二、遇到隐翅虫后该怎么办?
1. 虫体落在皮肤上
用嘴快速吹走(适合平整皮肤);或用胶带/纸巾轻贴虫体后撕离(适合毛发区); 轻弹周边皮肤使其自然脱落。
2、毒液已接触皮肤
(1).立即冲洗:流动清水持续冲洗>5分钟(水流压力中档);
(2).碱性中和:肥皂水或4%小苏打水湿敷10分钟;
(3). 药物处理:
1).如已出现皮炎,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,然后涂抹炉甘石洗剂。
2).若红肿明显或糜烂时,应用生理盐水冷敷。
3).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,需要抗感染治疗。
4).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,严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。
5).最重要的一点,若出现上述情况最好能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